本港&^游艇&数量持续增长&&,#&令海事处辖下43个私人船只的系泊区供不应求&&,#&分租情况亦十分严重。申诉专员公署批评&&,#&海事处对分租问题「零检控」&&,#&以致轮候泊位大排长龙&&,#&公共资源更被人牟利。有私人&^游艇&公司长期租用三百多个泊位&&,#&每个泊位只需向政府每月交纳数百至千多元行政费&&,#&但分租利润却多达数千至上万元&&,#&三百多个泊位成该公司「摇钱树」&&,#&每月赚取近百万元租金收入。
海事处辖下的私人船只泊位&&,#&没有订明有效期&&,#&一旦成功申请就能一直租用。加上海事处收取的行政费24年来无调整&&,#&收费远低于市值&&,#&导致有人炒卖或分租有关泊位牟利。
申诉专员公署助理调查主任屈俊乐举例&&,#&本港九个&^游艇&会中&&,#&有四个持有由海事处批出的书面允许&&,#&可以敷设私人系泊设备&&,#&总共涉及864个&^游艇&系泊位&&,#&占海事处的私人系泊设备位置总数约45%。
&^游艇&公司泊位收费月赚百万
当中一间&^游艇&公司长期霸用336个泊位&&,#&以他们在铜锣湾避风塘的泊位为例&&,#&分租给第三方的月费为3,074元;在香港仔南避风塘&&,#&分租给第三方的月费为2,741元&&,#&但海事处只向&^游艇&公司收取670元行政费&&,#&换言之&^游艇&公司的利润逾四倍&&,#&仅是泊位收费每月就赚取近100万元&&,#&还未计普通会籍的入会费为91,800元&&,#&而可转让的个人债券会籍&&,#&入会费更高达190万元&&,#&几近「无本生利」。
公署透露&&,#&海事处于2013年征询法律意见后&&,#&认为只准指定船只停泊的规定&&,#&逾越相关法例授予的权力&&,#&海事处遂于2017年12月删除泊位只供申请船只停泊的规定。申诉专员刘燕卿对海事处的处理手法感震惊&&,#&她指出法例精神是要保障公共资源公平使用&&,#&海事处应修例堵塞漏洞&&,#&而不应以此作为「合理化」的理由
她指出敷设泊位的水域是有限的公共资源&&,#&现在这个公共资源被人滥用以谋取私利&&,#&导致41个系泊区爆满&&,#&轮候个案逾500宗&&,#&有申请者苦候逾10年也得不到泊位空缺&&,#&情况十分不理想。
公署批公共资源沦牟利生意
公署批评&&,#&海事处容许分租泊位&&,#&设备拥有人即使没有泊船的需要&&,#&仍可继续将其设备转租牟利&&,#&导致珍贵的公共资源&&,#&长期被一些没有实际需要的既得利益者占有&&,#&成为「利润高&&,#&零风险」的生意&&,#&而轮候者只能「望位兴叹」。再者&&,#&任何人只要愿意缴付高额租金便可「插队」优先使用系泊设备&&,#&破坏原本「先到先得」的轮候制度。
刘燕卿强调&&,#&「合法」不等同「合理」&&,#&如果在现有法例框架下不能限制分租行为&&,#&海事处应该检讨并考虑修订相关法例。
海子点评:
香港作为亚洲拥有&^游艇&最多的城市&&,#&近几年因为&^游艇&停泊的原因&&,#&似乎到了一个关键节点。大型&^游艇&泊位稀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&&,#&导致拥有泊位的会籍转让价格步步攀升&&,#&停泊成本上涨但还是一泊难求&&,#&影响了大型&^游艇&的交易。而适合小型&^游艇&停泊的锚泊泊位&&,#&却被少数利益集团掌控&&,#&海事处拥有的约2000个泊位&&,#&部分被低价租用后再层层转租给小型&^游艇&船东&&,#&失去了&^游艇&公共泊位的性质&&,#&导致了停泊成本的上升。&^游艇&停泊事实上已经影响到香港&^游艇&行业的发展&&,#&是香港&^游艇&圈必须面对的问题&&,#&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。原文:海之蓝/海子